王晓红:把服务贸易发展摆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

一、发展服务贸易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一)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与中国的发展阶段相适应、资源要素禀赋相匹配,是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中国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以加工贸易嵌入全球产业链分工,成为制造业大国。

第一,服务业为主的结构优势。中国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这是中国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2019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1%、39.0%和53.9%。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第二,世界创新大国优势。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列第14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19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5.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58.2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55.7万件。

第三,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明显。中国人才规模大且结构多元,为服务贸易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目前中国科研人员总数达419万,居世界第一位。201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普通本专科毕业生758.53万人,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第四,网络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优势。中国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4G基站数量占全球50%以上,已开通5G基站11.3万个。截至2019年6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1.2%、光纤入户达90%以上。目前国际光缆已通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建成面向新欧亚大陆桥、中亚、俄蒙、东南亚和南亚等全球重点国家的信息高速通道。

第五,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超过美国。截至2019年6月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7.59亿、搜索引擎用户规模6.95亿。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文化、教育、医疗、健康、旅游等消费需求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技术贸易的需求增长。

(二)货物贸易竞争优势有所下降

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压力、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三重因素叠加,正加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

(三)国际环境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将导致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将导致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将使货物贸易“降顺差”面临更大压力,也将给高技术企业海外经营带来困难。

通过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实现外贸增长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尤其是对于稳外贸、稳外资、稳就业、稳供应链具有重要作用。

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带动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十三五”以来,中国通过深化服务贸易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扩大服务业开放,提高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加快完善服务贸易政策促进体系,并注重发挥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的带动作用,营造了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截至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连续6年居世界第二位,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由2011年的5.2%上升至2019年的7%。中国是世界服务第五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其中出口和进口的全球占比分别为4.6%和9.4%。2016-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9.4%,高于世界同期7.3%的水平,其中出口和进口平均增速分别为12.8%和7.8%。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54152.5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额19564亿元,同比增长8.9%;进口额34588.9亿元,同比下降0.4%;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10.5个百分点,逆差为15024.9亿元。2018年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的比重14.6%,较“十二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

第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引擎。随着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推动了信息通信技术、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使用费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2019年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18777.7亿元,同比增长10.8%,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4.7%;其中出口额9916.8亿元,占比达50.7%。2019年,旅行、运输、建筑三大传统领域服务贸易额4738.1亿美元,占比60.4%,较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表现出较强的抗疫情冲击能力。1-6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4.7%。1-6月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增长9.2%,占比达43.7%,其中出口增长9.7%,占比达56.2%;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37.2%、18.7%、15.2%。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增长8.6%,占服务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5.1%,提升9.8个百分点;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分别增长31.1%、15.7%。

第三,国际服务外包价值链不断攀升。服务外包成为生产性服务出口的主要方式。中国占全球离岸服务外包总量的33%左右。2013-2018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年均增长14.3%,高于同期服务出口增速9.1个百分点,对服务出口增长的贡献达70.8%。2019年中国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580.77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968.9亿美元,同比增长9.3%。研发设计、数据分析和挖掘、整体解决方案、系统设计等高附加值服务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执行额占比分别为44.1%、18.1%和37.8%。

第四,服务外包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产业。截至2019年吸纳就业1172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2/3。

三、以制度型开放引领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一)改革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一是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民企、外资等各类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有利于增强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合作,提高吸收全球服务业先进要素的水平,减少贸易摩擦。尤其要继续放宽医疗、文化、教育、增值电信、金融、研发设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准入和其他限制性措施,促进服务贸易价值链升级。

三是促进自然人流动便利化。推动与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标准互认和职业资质互认,扩大与相关国家在旅游、留学、医疗、商务、科技、文化交流等领域互免签证。

四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服务企业税费、融资和用能等经营成本,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加强服务业引导资金、产业基金的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新经济领域。

(二)发挥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等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

全国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和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进制度、政策、管理体制、监管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的评估机制和方法,不断增加数量。强化东部与中西部试点示范地区的合作机制。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为中国参与FTA谈判和WTO改革提出“中国方案”,促进资金、服务、人员、信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打造全球优质服务资源集聚高地,支持发展离岸金融、离岸贸易、离岸数据中心等新业态,探索数字贸易国际规则。

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最高水平开放特殊经济功能平台的优势,打造服务贸易发展的最佳营商环境。

(三)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

一是发挥重大国际展会作用;二是推进双边、多边服务贸易协定;三是利用多边、多边FTA谈判等。

(四)在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制定中把握主导权和话语权

一是跨境自由数据流动;二是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三是个人隐私保护;四是网络数据安全。(中新经纬APP)


王晓红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