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1981年贸易代表东京会谈,可以说不吗?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率七人代表团访华,就中美贸易问题进行协商,美方将拿出怎样的谈判牌面,中方应做出怎样的回应,中美交锋还有怎样的往来交锋?我们在4月赴日本客户路演之机,特意向东京的相关专家与投资者讨教,回望30年,日本人是怎样回忆那段日美摩擦,又能为我们的代表团和投资者提供哪些经验教训。

在交流过程中,一位QFII基金经理曾经提到一本书《日本可以说不》,出版于1988年左右,轰动日本。当时日本汽车和电器产业称霸全球,对谁说不呢?当然是要冲着美国人。这本书也许我们并不很熟悉,当时作者拒绝出英文版,但前后的历史事件我们耳熟能详。1985年9月美国联合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以及之后日本的发展问题等等,看来说不没那么容易。

此外,被反复提到的是1981年美国卡特政府贸易代表布鲁克与日本通产大臣田中六助在东京举行会谈。对于今天的中美会谈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布鲁克要求日本实施对美国汽车出口的自主限制,在反复磋商之后,日本政府最终同意实施自愿出口限制,忌惮美国议会的保护主义立法和美国政府的进口限制政策。在1981年5月1日,日本政府以通商产业大臣声明的形式发表对美国出口轿车的限制措施,同意自愿限制对美国汽车出口。

前后日本做出的让步包括:1957年日美两国政府签署《日美纺织品协议》,5年有效期内每年向美出口棉纺织品在2.55亿平方码之内。1976年签订特殊钢进口配额限制协定,1977年签订了维持出口市场秩序的日美彩电协定,要求从1977年7月开始的3年期内日本对美国彩电出口每年必须控制在175万台以内。“广场协议”之后,美国仍不罢休,1985年11月美国以启用301条款迫使日本达成日美半导体协议。我们看到美国的行径与近期我们读到的来自美方代表的一些言论与文件有极高的相似度。

日本之行,让我们看到日美贸易战历程对当前中美贸易问题有重要启示:(1)美国在贸易磋商中胃口很大,极难满足,擅长使用贸易、金融、汇率等多重手段打击对手;(2)发生贸易战的行业不一定是对手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一些新兴或者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也有可能成为目标,尤其是已初步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行业;(3)1981年美国卡特政府贸易代表东京会谈只涉及汽车行业,最终日本政府同意自愿限制汽车出口。此次中美北京会谈涵盖了诸多议题,美方要价更高,破局不易。

考虑到日美特殊的双边关系,中国仍有很高的主动权,做到地位对等、策略对应,发挥中国的优势拿出积极对策,共同构建中美关系新局面,共同制定全球贸易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