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会不会出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中美贸易战是个重要课题,美国中期选举已经结束,但是贸易战却丝毫没有停火之意。按照目前的态势,明年1月1日后,将另有一大批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关税会上调,对中国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前几天与客户聊天,有客户聊到,为了规避高额关税,现在国内的企业赴越南考察建厂的热情比较高,甚至戏称现在去越南出差,酒店都不好订,这是中国的视角。

那么对于美国也好不到哪儿去,因为美国企业大量从中国进口工业半成品,然后进行精加工。特朗普的初期设想是,希望通过征收关税将中国的产业链重新逼回美国。但是从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对美国企业的调研来看,由于最终消费品的税率较低,美国企业似乎更倾向于把产业链彻底搬出美国。

那么这就自然提出一个问题,中美贸易战的最终结果,会不会是两败俱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反而是越南等后发经济体,得到最大的利益?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切入?我们先从中美的贸易结构入手,我们目前常用的贸易分类是HS分类,这是按商品种类分类。我们下面的分析,是使用BEC分类,BEC全称叫做Broad Economic Categories,这是按照商品的最终用途分类,更多用于考察国际间产业链合作等。

 

我们先来看一下2017年,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2017年,美国自中国的进口中,最大比例是资本品,占比为48%,其次是消费品,占比为27%,第三是工业中间品,占比为17%。

2017年,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中,最大比例是工业中间品,占比为33%,其次是资本品,占比为20%,第三是食品饮料,占比为13%。

通过这张图,可以帮我们厘清几个概念:美国自中国进口规模最大的是资本品,第二才是消费品;中美之间双边贸易最密切的,是工业中间品。

我们来看看过去二十年,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各类型产品的规模变动。可以看到,美国自中国进口中,增长主要由资本品所贡献,尤其是2010年以来,资本品进口暴增。另外,工业中间品稳步增长,消费品有所下降。

 

我们来看看过去二十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各类型产品的规模变动。可以看到,美国向中国出口中,增长主要由工业中间品和资本品所贡献。但是最近几年,工业中间品出现反弹,资本品开始下行。

 

从过去二十年,中美双边贸易结构的演变上,其主线结构是:美国向中国出口工业中间品,中国向美国出口资本品,这背后的贸易逻辑是中国在更多承担最后的加工组装环节。最近几年的新变化是,美国自中国进口的消费品有明显下滑,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工业中间品有所提升。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在中美双边贸易上的体现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美越双边贸易是否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

 

我们先来看一下2017年,美越之间的贸易机构。2017年,美国自越南的进口中,最大比例是消费品,占比为53%,其次是资本品,占比为24%,第三是工业中间品,占比为12%。

2017年,美国向越南的出口中,最大比例是工业中间品,占比为57%,其次是食品饮料,占比为17%,第三是资本品,占比为14%。

通过这张图,可以帮我们厘清几个概念:美越之间,美国也是单边的逆差国;美国自越南进口的消费品比例,远高于中国;美越之间两边贸易最密切的,同样是工业中间品。

我们来看看过去二十年,美国自越南进口的各类型产品的规模变动。可以看到,美国自越南进口中,增长主要由消费品所贡献,自2002年以来,消费品呈现直线增长。另外,自2013年开始,资本品有明显增长,工业中间品有所抬头。

 

我们来看看过去二十年,美国向越南出口的各类型产品的规模变动。可以看到,美国向越南出口中,增长主要由工业中间品、资本品和运输设备所贡献。其中最近几年,工业中间品出现暴增。

 

最后我们把中国和越南,对美国的出口做一个对比,见下图。可以看到,过去二十年,越南对美出口,与中国相比差了一个数量级,增速也明显低于中国。目前越南出口的绝对规模,大概相当于1995年的中国,未来几年内,无法对中国形成有效替代。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有这么几点感受:一,在中美的双边贸易结构变化上,能看出中国经济一直在转型升级;二,我们以越南为案例分析了后发经济体,发现越南最近几年的贸易有所起色,但是论规模与中国差了一个数量级;三,中美之间如果想避免两败俱伤,估计最后只能重新坐下来谈,那么对于企业而言,要尽量坚持到谈判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