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缘何在疫情下“一枝独秀”?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为253.53亿美元,同比增长3.4%。中国对俄罗斯出口为9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4.6%;自俄罗斯进口为16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同期,中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下降。
4月16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习近平强调,今年第一季度,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4%,这在世界经济整体下行背景下尤其难能可贵。中俄双方要探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新合作方式,推动双边合作不断发展。
对此,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韦进深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俄双边贸易在世界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实现增长实数难能可贵,这表明中俄双边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趋势并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发生根本改变。”
据俄罗斯防疫指挥部19日消息,俄罗斯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突破6000例,累计确诊病例已超4万例,俄首都莫斯科依旧是俄疫情的“震中”。
能源合作贡献巨大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17日在做客央视新闻时表示,疫情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造成困难,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可能是滑坡式。“中俄两大邻国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两国经贸额要向2024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冲刺。”他说,“疫情会打乱脚步,绝对不会打消决心。人员流动受到限制,尽可能让货物流动起来。”
韦进深表示,在今年一季度的中俄双边贸易中,中俄能源合作对双边贸易的增长贡献巨大。
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今年第一季度中俄双边贸易额的增长离不开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去年“花开结果”的两大重磅能源合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
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也提高了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能力。中国海关总署消息显示,今年1~2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已通过东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送了6.3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价值约为1.29亿美元。
2018年底,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3条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根据中俄双方此前的协定,中国从2019年起每年进口300万吨来自亚马尔项目的液化天然气。
此外,去年中国企业参与的俄罗斯北极地区第二个液化天然气项目Arctic LNG 2也已启动。韦进深称,该项目完全建成后,俄罗斯输华液化天然气的年产量将超过亚马尔项目。“与此同时,中国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持续增加。可见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俄双边贸易将保持持续增长。”他说。
医疗卫生将成又一合作亮点
对于中俄贸易领域的新合作方式,韦进深分析,一是合作理念与制度的创新,中俄双方以应对疫情为契机,为完善全球治理,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提出更多的中俄方案或中俄路线;其次是合作模式的创新,比如中俄双方加大相互投资、共同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加强服务贸易和金融合作;第三则是拓展合作范围,打造示范性合作项目。
“中俄双方在贸易、金融、高新技术、公共卫生等领域,包括疫情防控、疫苗与药物研发等方面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双方可在这些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合作示范项目,推动双边合作不断发展。”他说。
2020年至2021年是中俄两国领导人共同确定的“中俄科技创新年”。疫情当前,医疗领域的创新合作再度被提上议事日程。
一位熟悉中俄创新领域合作的学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俄罗斯在新型药物、医疗器械的创新领域有不少尝试。“我们也做了一定的尝试。不少项目有实质性合作或合作意向。”他举例道,比如无接触式激光釆血仪、激光眼科手术设备(准分子和飞秒激光)、用于肾结石治疗的钬激光碎石机,还有快速尿液检测的技术和设备以及用于康复治疗的辅助器材等,此外中俄双方还在新药研发方面进行开拓合作。
“目前这些项目还在推进阶段,主要是因为医疗器械认证周期长,药物研发周期更长,其中最快的项目——激光釆血仪还处在认证阶段,所以市场上还见不到。”他说。
此前,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盟主席曼克维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当前,不少俄罗斯中小企业开始转型生产呼吸机和医疗用品,因此从中国进口商品的结构也有所变化。他说:“最受欢迎的中国商品向来包括设备和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家具、消费品。目前这个趋势保留了下来,但重心从汽车零部件向医疗用品发生转移。目前中国已开始逐步复工,第一批商品已经准备好发货。中国医疗设备制造很发达,为俄罗斯企业供应配件是完全可行的。”
韦进深也表示,目前,中俄双方在疫情防控用品贸易方面的合作已经开展。“相信未来随着中俄双方在标准规范、市场准入、检验监管和海关验放等方面加强沟通交流,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将会成为中俄合作的又一亮点。”